站内检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原版内容 > 委员建言
 > 正文

对我市发展现代蔬菜产业的建议

发布日期:2009-01-08 浏览次数:

市政协常委、市科协副主席 王麦壮

 

大力发展现代蔬菜产业,为市场提供优质、生态、安全、丰富的蔬菜产品,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市蔬菜生产现状

1、我市具备发展蔬菜生产、出口的地理优势。我市地处北温带,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雨水充沛,气候温和,境内丘陵起伏,不易积水,非常适合各种蔬菜种植。我市是胶东半岛距离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最近的地方,发展对日、韩蔬菜出口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蔬菜生产初具规模。全市现有蔬菜播种面积35万亩,总产量125万吨,总产值12亿元。年出口蔬菜20万吨,创汇1亿美元。文登市是我市蔬菜生产集中区,现有蔬菜面积8.5万亩,年播种面积14万亩,其中冬暖大棚1.5万亩,拱园大棚2万亩,总产值4亿元。

3、蔬菜品种比较丰富。目前,大白菜、白萝卜、西红柿、黄瓜、青椒、豆角、韭菜等各种蔬菜充盈市场,基本实现全年供应。近几年,我市还从荷兰、以色列、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港台地区引进几十个新品种和特色蔬菜品种,建立了引繁基地,促进了蔬菜品种的更新,上市和出口品种日益丰富。

4、无公害蔬菜和特色蔬菜发展迅速。随着市民环保意识和品牌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市蔬菜生产也从单纯追求产量向追求品质转变,无公害蔬菜和特色蔬菜越来越受到生产者的重视。现在,全市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占蔬菜种植总面积的1/3

二、当前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蔬菜生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是产量只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50%-60%;二是蔬菜质量还不能完全达到生态、安全的标准;三是出口蔬菜品种少、总量低。年出口蔬菜20万吨,创汇1亿美元,分别占全省7%5%,不足龙大集团年出口额的1/3

2、蔬菜生产基础设施配套程度低,技术装备落后。我市蔬菜生产起步较晚,菜田基础设施配套程度较低,当时所建大棚95%为竹木结构,属于第一代温室,高度低、跨度小,保温采光和抗灾性差,并且浪费土地。而省内其它地区蔬菜大棚已发展到第四代、第五代,采用钢架结构,采光、保温性能好,抗灾性强。

3、蔬菜生产科技支撑力度不强。全市用于蔬菜生产发展的科研投入严重不足,在育种、栽培、加工等方面,科研立项较少,缺少创新性研究成果;菜农科技素质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大部分菜农仍以粗放经营为主要模式,科技意识、环保意识、生态安全意识不高。

4、蔬菜生产的产业化水平不高。全市蔬菜加工企业较少,龙头企业更少;蔬菜批发市场其市场功能尚不健全,运作机制不尽合理,市场导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蔬菜生产仍以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为主,基地少、规模小,种植大户不多;蔬菜生产合作组织较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民直接进市场仍然是基本的销售方式。

5、蔬菜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不强。菜农滥施化肥、滥用农药现象时有发生,对其处罚缺乏约束力;农民合理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水平不高,安全生产意识、能力较差;对外地进威蔬菜检测监管仍是薄弱环节。

三、发展我市现代蔬菜产业的建议

1、把发展现代蔬菜产业放在农业首要位置。从全省看,蔬菜已列种植业效益第一位,占种植业效益的44.1%。我市发展现代蔬菜产业,具备优越地理优势和较大市场空间,潜力巨大。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现代蔬菜产业予以足够重视,加强领导,制定规划,落实措施,促进现代蔬菜产业有一个大的发展。

2、大力培育发展蔬菜加工龙头企业。政府要扶持帮助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基地,提高原料安全质量,扩大出口;科技主管部门要加大蔬菜产业发展的科研投入,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实验、示范、推广,加强蔬菜采后加工科学研究,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有关部门要在企业加工技术和设备引进、品牌申请、行业协会发展、质量安全法规标准的完善落实、外贸争端应急处理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发展现代蔬菜产业的带动作用。

3、大力发展出口蔬菜。一是对日、韩蔬菜出口。充分发挥我市与日、韩地理相近,经贸关系密切的优势,加大蔬菜生产加工经贸合作,扶持蔬菜加工出口企业发展,特别要加强安全用药、用肥监管力度,生产高品质蔬菜,满足日、韩市场的需要;二是对香港蔬菜出口。国家划定福建、海南、云南、山东四省为供港蔬菜重点生产区,我省主要是夏季供菜。目前,省内其它地区共建2.4万亩供港蔬菜生产基地,我市几乎是空白。应加大与香港的联系,引进合作伙伴,建设蔬菜生产基地,使我市成为夏季供港蔬菜的重要基地。

4、提高蔬菜产业技术装备水平。现代蔬菜产业是高投入、高回报产业,必须加大投入,改善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我市蔬菜主产区文登市宋村镇现有大棚90%以上是第一代蔬菜大棚,应加大改造力度,建设第四代、第五代大棚。目前,建造一个第四代跨度9M、高度4M的钢架结构大棚,每亩需投资大约5万元。建议各级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对改造大棚和新建大棚给予补贴,以调动菜农投资、投劳的积极性,提高我市蔬菜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

5、提高蔬菜产业的科技进步水平。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出口专用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安全质量水平;扩大绿色蔬菜生产,推广有机蔬菜生产技术,提高蔬菜档次;成立全市蔬菜专家团,对菜农开展科技培训,重点培训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设施蔬菜连作控防技术,合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菜农科技素质。

6、加大蔬菜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一是抓源头,这是关键。目前,国家禁止销售8种高度农药,对其它19种农药也不允许用于蔬菜生产。要加强农药销售渠道的监管,不准购进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农药,对其它农药的销售也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二是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使广大菜农了解国家规定,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科学用药;三是强化市、县两级检测机构建设,增加先进检验设备购置投入,加大检测力度,尽量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四是加大对外地蔬菜的监管。目前,家家悦、长江超市都从寿光购进大批蔬菜,而外地蔬菜在我市以前历次农药残留检测中常有不达标现象。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外地进威蔬菜的监管力度,保证我市蔬菜安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