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领导在联系企业学习实践活动的党课报告提纲 |
||||
|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定必胜信心 应对危机挑战 实现科学发展 ——在联系企业学习实践活动的党课报告提纲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目前全市第一批参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单位正在开展学习调研活动。按照市里的要求,今天,我到联系企业来调查研究,利用企业党员干部职工上党课的机会,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应对金融危机、实现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大家交流一下心得体会。 我想讲的中心意思是:面对当前严峻形势,面对前进中的困难,威海的企业家和企业员工们一定要有信心。要坚信:有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有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有全市上下的良好精神状态,我们一定能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定能战胜前进中的困难,一定能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科学发展观是应对危机的有力武器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科学理论。如果说金融危机的冲击,是为我们提供了坚持科学发展的外在机遇和外在压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则为我们提供了坚持科学发展的内在机遇和内在动力。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两个机遇,变外在压力为内在动力,以科学发展之策,对金融危机之害,走科学发展之路。 第一,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提供了应对金融危机的理论武器。用科学发展的观点分析金融危机对我们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金融领域的影响,主要是指国家,我国持有的外国债券、股票以及汇率变化对美元储备等造成了一定损失;二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是外贸出口受阻、增幅下降,使得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亏损增加,导致经济总量增幅有所下降;三是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影响,主要是一些企业开工不足、职工收入减少、就业出现困难,等等。这些影响还未见底,还将持续。但是,这种影响并没有改变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态势。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深入分析这种影响,我们会发现,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对泡沫经济、虚拟经济的冲击较大,而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相对较小;对没有知识产权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冲击较大,对具有自主品牌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冲击较小;对外贸出口型企业冲击较大,对本土内贸型企业冲击较小。这种冲击虽然对眼前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但从实质和长远看,有利于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提升,真正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第二,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提供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实战方略。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科学发展中,注重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坚持科学发展路径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坚持发展,才能增强应对金融危机的实力,才能促进就业和防止通货膨胀,才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去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都作出了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科学发展的决策部署,都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列为首要任务。在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路径上,也都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等作为重要措施,充分体现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突出实践特色的重要要求。我们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千方百计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是,一定要防止回归到旧的发展路径、发展模式上,真正走上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是扩大内需与开拓国际市场的关系。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出口转内销,既有必要又有可能。我们一定要加大扩大内需的力度,做到出口损失内需补。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我们要放松国际市场的开拓,要继续努力保持扩大对外开放的格局,大力开拓国外的新兴市场。 第三,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提供了应对金融危机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根本方法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统筹兼顾,把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中来谋划,从全局的角度解决因金融危机冲击带来的复杂问题。一要统揽全局,全面谋划;二要未雨绸缪,超前防范;三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四要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二、认清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 当前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去年9月份以来,先是由美国住房市场泡沫破裂而引发次贷危机,使美国前五大投资银行遭受重创,一些金融机构或破产或被收购。危机迅速从美国向全球蔓延,演变成“金融海啸”,欧洲主要金融机构相继发生风险, 冰岛、巴基斯坦、白俄罗斯等国金融状况恶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资金链条急速缩紧,企业生产大幅放缓,全球实体经济遭受严重冲击,逐渐引发了经济危机。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发达国家“生病了”,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必然被“传染”,也必然要“吃药”。这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条“铁律”。这次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对我国产生了严重影响。世界市场的萎缩,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加大,对我国经济特别是外部需求造成很大冲击,出口严重受阻,直接受影响的是我们沿海地区大量的外向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威海带来的影响,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信心受影响。市场经济是一种典型的信用经济、信心经济。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金融危机,而是信心危机。对威海来说,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家、创业者、老百姓和干部的信心都产生了较大影响。二是股市受影响。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灾”,对国内证券市场产生了消极传导作用。股市低迷不仅影响到居民的投资意向和投资热情,也对我市企业上市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三是出口受影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威海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是出口。威海经济的外向度已经达到54.3%,国际市场上一有风吹草动,威海都能感觉得到。目前世界经济特别是韩国、日本经济增速放缓,将直接影响我市的进出口贸易。四是投资受影响。随着全球资金趋紧,欧美、日韩等国及台港澳地区对外投资力度明显减小,造成我市吸引外资难度加大。同时,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货币紧缩,也加大了企业“走出去”投融资的风险。五是消费受影响。股市暴跌导致财富缩水,对宏观经济的预期不看好,对收入和就业的预期不乐观,都会影响到居民的消费预期和消费信心,造成消费市场萎缩。六是民生受影响。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必然引发一些产业经营规模萎缩,部分企业减产、歇业,进而导致职工收入下降、失业率上升和群众生活水平下降等。 在这些困难和不利影响面前,我们的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应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是悲观失望、消极观望、贻误战机,还是正视困难、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不同的心态,将导致不同的结果。现在企业界一些人有“四种情绪”值得注意,可以归纳为“四论”。一是“冬眠论”。就是遇到困难就感到前途渺茫,畏难不前;二是“过冬论”。对当前形势缺乏深入分析判断,认为现在只能忍一忍、等一等,把“宝”押在半年或一年之后,等着“天上掉馅饼”;三是“淘汰论”。认为传统制造业迟早要死,晚死不如早死,随波逐流,无所作为;四是“埋怨论”。埋怨国家宏观调控太严厉,各项政策的调整太频繁。这些情绪,直接影响到企业家和企业员工的信心,对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一定程度上讲,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信心危机。我们首先要克服和摆脱这些消极情绪的影响。在困难面前,首要的是精神不能倒,信心不可丢。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世上没有解不了的难题,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三、看到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 挑战就是机遇,困难就是希望,伴随着挑战的机遇往往是最大的机遇。我们不仅要正视困难,认清挑战,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更要认清机遇、抢抓机遇、用好机遇,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努力在挑战中抓机遇,化挑战为机遇。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企业所带来的机遇,主要有以下六方面:一是国家调整宏观政策、扩大内需市场带来的机遇。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将调整过去长期依靠出口拉动增长的模式、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的问题推上了前台。国家和省、市在保增长中都将重点进行结构调整,对扩大内需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和措施。比如今年投资结构的调整,侧重于公共项目建设以及生态节能减排建设,这对于相关企业和项目来说,就是一个良好机遇。企业如果抓住了扩大内需的机遇,开发出适合国内市场需求的产品,就能开拓出发展的一片新天地。二是为打造和提升企业品牌带来了机遇。这次金融危机,使我国企业迎来了“品牌机遇期”。长期以来,“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大部分被认为是低端的,但是当危机发生后,很多经济比较紧张的外国人会调整自己的购买层级,有可能转而寻求中国产品。这时候,如果我们将品牌做好,价格又合理,就可趁机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经营”。对于搞贴牌加工的企业来说,更是一次打造自身品牌的有利时机。与此同时,企业也可趁一些国际品牌处于谷底时,用资本抄底收购国际品牌,以入股或控股的方式拥有中国品牌的话语权、定价权。如我市迪尚集团,在金融危机期间加紧收购国际品牌,先后将美国威高力集团和德国一家设计销售公司收购到手,并与法国一个国际著名服装品牌展开收购谈判,如果成功,将填补集团产品结构的空白,而且利润不菲。三是为吸引国际投资和融资带来了机遇。由于美国和欧洲等重灾区的经济陷入全面衰退,经济发展和企业增长普遍出现问题,因此全球金融资本中将会有更大的比例投到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中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发达国家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将一些附加值较低的一般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大规模转移。从长远来看,世界范围内大量资金寻找投资机会时,会避开因金融危机处于动荡中的发达国家,选择象中国这样高增长发展中国家作为新的目标市场。这对于我们的企业吸引国际投资是一大利好。四是为吸纳高端技术和高技术人才带来了机遇。金融危机导致很多国外企业关门倒闭,一些知名企业也纷纷裁员,大量高技术人才急于来中国这样的国家寻找工作,这给企业吸纳高端技术和高科技人才提供了机会。在这样一个国际环境下,企业引进人才并做好人才的战略储备,既可以享受充足的人才资源,又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人力成本,为企业解决人才瓶颈制约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国内企业人才普遍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缺乏高质量领军人才,二是缺乏中层管理人才。企业在当前时机多吸引储备一些此类人才,有利于在新一轮增长中赢得先机。五是为企业实施战略重组带来了机遇。金融危机发生的过程,也是企业加快洗牌、实施战略重组的过程,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经过这次金融危机,资源和市场将向优势企业集中。前几年,有的企业搞过度的多元化发展,使得主业不突出,辅业占用了大量资源,并背上了沉重包袱。在当前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企业各个业务板块之间的矛盾更显突出。此时,企业及时实施战略重组,减掉那些不赚钱且不具前景的业务板块,并适时收购劣势企业,这不仅是渡过困难时期的必要选择,而且是提高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六是为企业降低制造成本带来了机遇。这次金融危机使多数产品降价,特别是石油、钢铁、水泥和化工原料等降价幅度很大。一些国家基于生产自救,出台了一些如降低出口关税、降低出口价格、放松技术封锁等有利于产品出口的政策。再加上我国银行连续大幅度降低利率,企业的人力成本也有不同程度地降低,这对于下游企业降低制造成本提供了很大空间。因此,企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和各项费用,就能够在困难中寻求新的突破和发展。 同志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做好今年的工作,我们首先要立足于把威海自己的事情办好。办好威海自己的事情,首要的是办好企业的事情。从企业自身讲,就是要一心一意谋发展,做到发展的信心不变、力度不变、目标不变,以义无反顾、决战决胜的精神,在危机中寻转机,在挑战中抓机遇,在逆境中闯新路,争当攻坚克难、奋力发展的排头兵。从政府和社会讲,就是要为企业渡过难关、谋求发展营造更宽松、更便利、更优越的发展环境。要体谅企业,关心企业,保护企业。保企业,就是保发展、保就业、保民生。王培廷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理解企业,帮助企业,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风雨同舟。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执法部门要多服务、少收费、快审批,真正做到‘院内的事企业干、院外的事政府办’,‘企业创造财富、政府营造环境’,把政府出台的各项优化发展环境、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为企业发展创造春天,让企业家在‘严冬’中感到温暖。”市政协也确定将为企业发展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加强对企业发展环境的调研视察,与全市方方面面一道,为企业和投资者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