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在视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情况时的讲话

文章来源:威海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9-03-24 16:15
浏览次数:36
字号:[ ]

姜岱敏

2009324日)

 

今天,我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视察了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情况。这是市政协今年开展的首次视察活动,是市政协为推进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而采取的一项实际举措,也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实践内容。通过实地察看、座谈发言,大家对全市生态绿化工作形势有了更全面的把握,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有了更直观的了解。特别是听了刘德柏局长的情况介绍,大家信心更足,热情更高,服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也进一步增强。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与人民政协颇有渊源。这项创建活动,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的亲切关怀下,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从2004年开始启动,对符合《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的城市授予荣誉称号,旨在宣传和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城市生态建设。我市自去年4月向全国绿化委和国家林业局提出创建申请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林业局及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创建工作进展顺利,成绩显著。主要表现在:

营造了良好氛围,“爱绿、养绿、建绿、护绿”更加蔚然成风。长期以来,为把威海这块碧海蓝天、山青水秀的宝地保护好、发展好,传之于子孙后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工作,提出并坚持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开展创建工作后,进一步叫响了“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口号,完善了生态科普宣传设施,广泛开展了绿化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活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充分发挥宣传主阵地作用,开辟专栏、专题,积极宣传绿化先进典型,大力弘扬绿色文明,激发了全市上下“热爱家园、绿化家园”的积极性,形成了“爱绿、养绿、建绿、护绿”的浓厚氛围,使共建绿色家园、争创森林城市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行动。

制订了科学规划,实现了生态建设规划的一体化和全覆盖。没有生态化就没有现代化。市委、市政府着眼长远,综合考虑自然、空间、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立足于保护林地、发展林地的需要,统筹搞好规划,构建了多层面的造林绿化规划体系,并得到较好落实,“城区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通道林荫化、农田林网化、镇村林果化”的城乡一体化绿化格局初步形成。多年以来,全市平均每年植树2000万棵,森林覆盖率年均增加2个百分点。目前,已经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6处、省级2处、市级4处,各类自然保护区6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0%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9%

形成了完备机制,森林城市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坚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与优化人居环境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全民参与相结合,财政投资与社会融资相结合,有力调动了全社会的积极性,汇集了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了全民共创“国家森林城市”的强大合力,形成了造林绿化工作的良性运行机制。初步实现了由政府造林向社会造林转变、由季节性造林向常年性造林转变、由偏重城市绿化向城乡一体绿化转变、由重造轻管向造管并重转变。

实施了五项工程,构筑了造林绿化大格局。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讲求实效”的原则,抓点带线,连线成面,重点实施了封山育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绿色通道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城乡园林工程,其中,在城市中心市区内就建有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城市本身就坐落在森林当中,形成了“海在城中、城在山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独特景观。威海市中心城区、荣成市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文登市、乳山市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

目前,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在此关键时刻,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搞好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浓厚创建工作的舆论氛围,进一步加大落实创建工作各项任务的力度,力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取得好成绩。并在此基础上,把我市生态绿化工作继续推向深入。为此,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建设森林城市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市委、市政府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现实需要,反映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既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利民生的德政工程,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远工程。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深化对建设森林城市的认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我们要全民动员,扎实工作,全力实现这一目标。但生态绿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要以开展创建活动为契机、为动力,不断浓厚全社会“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生态文明意识,不断营造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生态绿化建设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形成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和持久动力。

二、建设森林城市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我们开展创建活动,当然是要通过深入扎实的工作,完善创建工作的各项内容,达到所要求的各项指标,力求创建工作一役达标,一举成功,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但我们的注重点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荣誉称号,要重要的是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把增强人们“爱绿、养绿、建绿、护绿”的意识贯穿于创建工作的全过程;把利用改造好现有森林资源、策划和实施绿化新工程、开辟新绿地、增加森林新资源贯穿于创建工作的全过程;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贯穿于创建工作的全过程;把关注和保障民生,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意愿体现于创建工作的全过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增长的GDP,又要绿色的GDP,这才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工作基点。站在这个基点上,建设森林城市活动才能扎实推进、持续发展。

三、建设森林城市既要注重指标,更要注重内涵。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仅在指标上要求达标,更重要的是要在内涵上下功夫。一是充分尊重自然山水和地貌及地带性植被布局,不可垦山造林而形成新的水土流失,更不可挖山填湖搞钢筋水泥建设。二是在开展绿化工程时,兼顾农民的眼前利益和长期利益,在荒山绿化和退耕还林中大力发展干杂果、用材林、花卉、茶叶、森林旅游等产业,把生态绿化建设与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三是重视保护古树名木和珍稀物种。古树名木是城市有生命的历史文物和文化符号,不可随意为修路整地搞建筑而移植甚至砍伐。四是在新建林地时注重树种选择和林种配置。城市森林应当是一个自然的森林生态群落,要讲究森林的层次结构和树种的布局、选择、配置等,注重森林群落的动态性、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将森林景观功能与生态效益和谐地统一在“森林”这个载体上,最终达到既改善大尺度的城市生态环境,也改善小尺度的人居环境的目的。

四、建设森林城市既要注重造林,更要注重管护。第一,要提高对管护好城市森林重要性的认识,用战略眼光来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森林,确立城市森林在改善城市生态中的主体地位、在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中的重要地位、在构建和谐城市中的基础地位,由此增强搞好管护的自觉性;第二,要充分认识到城市森林作为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涉及环节多,管护、维护、保护任务很繁重。必须积极稳步推进,既要加快建设速度,更要确保建设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第三,要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破坏行为。有关部门一定要严格执法,加强管理,切实保护好每一片宝贵的城市森林资源。第四,要规范化、科学化管护。探索建立实施能够提高群众护林积极性的管护制度,努力提高造林成活率。同时,强化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严禁乱砍滥伐和非法侵占林地,保护好造林绿化成果。

同志们,植树造林,利国利民,荫及子孙。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任务重、标准高、难度大,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林业部门的协调组织下,在全市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创建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全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要积极关心、支持和参与森林城市建设,多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多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多为森林城市建设出一分力,为绿化我们的城市、美化我们的家园做出积极的贡献。

党政机关标识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威海市委员会

鲁ICP备19035319号-1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