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1-01-25 浏览次数:
市政协经济界别组委员 曲 兴
威海拥海而居,靠海而兴。我市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悠久的海洋捕捞和养殖历史,以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推动,让水产品加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的产业发展格局。当我们在享受这份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的时候,当我们面对蓝色经济区建设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的时候,当我们着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候,有必要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推动全市水产业特别是水产加工业,向着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大步迈进。
调研发现,目前全市水产加工业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水品加工能力不断提高,但高附加值、精深加工程度不够。我市采取引进技术、引进资金、扩大规模、扩大领域、提高档次等措施,大力发展以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品、海洋药品等海洋“三品”为重点的水产加工业。到2009年,全市各类水产加工企业已发展到886家,水产冷库600多个,年加工能力超过300万吨;完成水产品加工总量176.7万吨,实现产值222.5亿元,海产加工业产值占渔业经济总收入的40%,成为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发展仍不尽如人意,突出表现在: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产品的份额较小(且主要是出口产品);高附加值的冷冻调理食品、罐头食品、休闲食品还没有成为海洋食品的主导产品;高效、低副作用的海洋抗肿瘤类、抗菌抗病毒类、维生素类、防治心脑血管治病类等新型药品、海洋保健品和化妆品等亟待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推广。二是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但初级加工所占比例大、产品技术含量低。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一批现代加工技术和加工工艺逐步取代传统落后的加工方式,水产品加工从传统的冻、干品逐步向熟制品、小包装、具有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转化。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着初级加工占比过大、产品技术含量低的问题。一些出口产品,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难以达到日、韩、欧美等国的食品行业要求;内销产品,研发推广力度明显滞后,产品档次不高,难以达到国家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的要求。三是市场开拓力度不断加大,但精深加工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明显低于周边城市。我市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与日、韩及东南亚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建立了稳定的水产品贸易联系,精深加工水产品对美国、欧盟的出口也呈快速增长趋势。但产值和国内市场占有率明显低于周边的烟台市和青岛市。随便走进一家大型超市购物,他细观察就可以发现,烤鱼片的产地基本是青岛,小包装鱼以烟台产的居多,而威海本地出产的品种相对较少,价格也低。这与我市水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的位置不相符。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眼于进一步推动全市水产品加工业向优质高效和可持续方向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规划引导。进一步完善行业发展规划,强化产业集聚。可以论证在威海新港或石岛、龙眼港等地规划设立水产品加工园区,把全市现存的大量规模相对较小的水产品加工企业整合、聚集在一起,培育更多的水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拉长渔业产业链条,加大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比重。通过必要的政策倾斜,完善配套设施,逐步引导水产加工企业向相关区域集中;鼓励发展规模经营、精深加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加大水产品精深加工扶持力度。出台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的扶持政策,对优势企业予以奖励,优先申报国家、省各类政策扶持项目。建议每年安排一定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市场开发等。建议组织专家和企业家代表团进行广泛调研,做好“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篇文章。针对我市部分水产品加工水平有限的问题,想办法把国内外著名生产厂家请进来,在威海设立分厂。同时,抓住国家鼓励对外投资的机遇,做好“走出去”的文章,在大力发展远洋渔业的同时,鼓励企业在海外建立集捕捞、冷藏加工、渔船修造、补给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做好相应产地捕捞品的加工和销售,把加工好的产品直接投放到国际市场,缩短产品周期,提高产品的利润空间。
(三)加大科技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建议在市科技开发基金中安排水产品精深加工专项资金,用于鼓励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开发、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企业引进国外、国内先进设备和引进一流关键技术的,经有关部门认定,在项目投产后视情给予一定的补贴;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重点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改项目,年底由市水产品精深加工专项资金安排专项补贴。鼓励技术中心建设。对产品研发、技术转让成效显著,社会效益明显的企业技术中心和行业技术中心,年底由市水产品精深加工专项资金给予适当奖励。支持新产品开发和产学研结合。鼓励推进产品标准化建设。发挥现有行业优势,制定具有国际竞争力,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对产品标准被认定为全国性行业标准的企业,由市政府按制定产品标准的成本给予一定资助。
(四)大力推进渔业品牌化。把握好已有的荣成中国海洋食品城、中国绿色食品城的品牌优势,提高“好当家”、“泰祥”、“海之宝”、“宇王”等水产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鼓励企业打造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发挥好知名企业、著名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水产品竞争力。对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水产品品牌,逐步规范生产标准、信息服务、包装标识等,尽快形成品牌资源共享、统一管理使用的运作机制,切实做强生态渔业品牌,提高水产品附加值。
(五)强力推进重点产业建设。重点推进荣成海带产业建设。荣成市海带产业已形成规模集聚效应,但同样是海带,日本开发出了130多个系列、300多个品种,平均增值高达10倍以上。而荣成的海带产品平均增值则只有2至3倍,虽然已开发出100余个海带系列专利产品,但还没有一个像“喜之郎—美好时光”海苔这样叫得响的拳头品牌。建议积极发挥荣成市作为“全国海洋863计划成果转化基地”、“全国海带加工示范基地”的优势和引领作用,制定具体措施,集中抓好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加速以海带食品、海带药品、海带保健品为主导的系列化开发,进一步促进海带产业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迈进,把海带产业打造成我市海洋产品的支柱产业。
(六)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发改、经贸、海洋与渔业、科技、财政、税务、工商和质监等部门,应从扶强扶优扶特、项目审批立项、新产品开发等各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水产品精深加工业的支持力度。金融部门应创新金融手段,加大对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在融资、担保方面的支持,鼓励、推动水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海关、商检等部门应更多地开通鲜活水产品、精深加工水产品的进出口“绿色通道”,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