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领导讲话

视察全市海岸线开发和保护工作座谈会讲话

文章来源:部门网站
发布日期:2012-11-09 14:35
浏览次数:
字号:[ ]

2012119日)

刘 玉 党

各位常委、委员,同志们:

  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今天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对我市海岸线开发和保护工作进行了视察,大家乘船从海上察看了威海湾养殖区清理整治现场,刘公岛、日岛岸线,市区北部岸线,小石岛游艇码头等海岸线开发和保护情况,刚才,又听取了市海洋和渔业局许祖强局长的情况介绍,许局长的介绍,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数据翔实,使我们对全市海岸线开发和保护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为我们建言蓝色经济区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几位委员的发言,视角新颖、意见中肯、分析到位,对搞好岸线开发和保护很有参考价值。总的看,这次视察形式活、内容新、安排细,收到了预期效果。

  威海因海得名,依海而兴,威海的特色在海、优势在海、未来发展离不开海。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对岸线资源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科学规划,有序开发,集约用海,海岸线开发和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三个得力:一是组织与宣传得力,海岸线开发和保护的氛围不断浓厚。各级各部门重视对海岸线开发和保护的宣传,利用新闻媒体、普法宣传、科普教育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海洋宣传日、海洋保护法宣传周和纪念《海域使用管理法》颁布10周年等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海洋保护法规,普及海洋科学知识,倡导海洋环保行动,促使越来越多的民众增强了对海岸线的关注和保护意识,自觉加入到海岸环保志愿者队伍中来,一个关心海洋、善待海洋、管好用好海岸线资源的良好氛围在全市初步形成。二是规划与政策得力,海岸线开发和保护的机制日趋完善。多年来,我市始终秉持依法行政、依法用海的理念,在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海洋环保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威海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涉海规划和政策性文件,为实施海岸带开发和保护提供了法律、行政依据。早在2007年,我市就率先编制了《威海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开创了全国地方城市编制海洋环保规划的先河,这一做法在全国推广。近年来,又相继出台了《海岸带分区管制规划》、《海洋保护区建设与保护规划》、《关于加强海岸带管理和保护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围海填海管理的意见》等,基本涵盖了海域、海岛、海岸带管理等各方面,使海洋及岸线开发和保护的制度框架日趋完善。三是管理与执行得力,海岸线开发和保护工作成效明显。重点强化了海域使用审批制度,认真落实海洋功能区划、海洋使用权属和海域有偿使用三项制度,提高了海域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认真执行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涉海项目环境制度和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保证了涉海项目对海洋生态和自然景观的影响降到最低;不断提高海洋环境监测水平,为加强海洋管理、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大保护区管理和海岸生态修复力度,在沿海海域建立了6个海洋保护区和13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施了九龙湾、烟墩角、潮汐湖、初村北海和镆铘岛等5个岸线整治修复项目,修复湿地500公顷,退池还滩300公顷,陆源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减少,海岸生态自然景观不断改善。如今,威海千里海岸线,一幅风景画的美景日益清晰展现、越发靓丽动人。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社会的关心呵护,更凝结着海洋和渔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与汗水。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岸线作为最稀缺、最珍贵的资源,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黄金线、生命线。我国有大陆海岸线18000公里,居世界沿海国家前10名,但与我国幅员辽阔的陆地面积相比,海岸线系数仅为0.0018,在世界上仅列第94位,足以说明我国海岸线资源十分稀缺。威海能独享近千公里海岸线,堪称得天独厚,必须倍加珍视。昨天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重要章节来论述,响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利用的目标。可以预见,随着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城市化步伐加快,海洋经济产出能力与海洋资源承载能力之间、海岸线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将日益凸显。如何保护、开发、利用好海岸线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值得深入研究。这里,我根据今天视察和平时了解的情况,谈四点意见。概括讲,就是强化四个意识

  一是强化环保意识,不断加大对海岸线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在威海近千公里海岸线上,沙滩、基岩、山岬、海湾等连珠成串,曲折蜿蜒,景色独特而迷人,这是大自然的厚重恩赐,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保护和利用好海岸线资源,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长远之计,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历史担当,是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的根本要求。各级各部门应牢固树立集约优先、保护优先的意识,下决心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好海岸线资源,不能以破坏海岸线资源来换取暂时的经济利益。继续加大海洋保护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使之更加入耳入脑入心,不断增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保护海岸线资源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是强化规划意识,不断加强对海岸线保护和开发的规范指导。实行科学用海,必须依法管海。在实施现有海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的基础上,应结合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加快制定实施海域使用管理规划,建立海岸带利用总量控制制度,除必须使用岸线的重点工业和公益项目外,严格控制其他各类开发项目在海岸带的布局,对围海填海工程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控制措施,设定红线,从严把关,像设立红线保护耕地那样来保护海岸线。要合理开发利用岸线资源,依照蓝区发展规划,将重点项目按功能区划进行布局,向产业园区适度集中。近海一线的开发应体现公共资源属性,规划建设更多的亲海空间和休闲娱乐设施,还岸线于民众。还应适当保留原生态海岸线,留待我们的后代开发,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是强化集约意识,不断提升海岸线开发和保护的综合效益。海岸线作为不可再生的珍稀资源,实现科学集约利用势在必行。要按照转型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岸线开发由资源主导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推进海洋产业与高端高效产业相融合,打造一批海洋优势特色产业聚集区,最大限度地提升岸线利用的集约化水平,提升单位岸线的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健全海岸线使用的前期论证和后期评估制度,对不合理占用岸线、粗放经营和浪费岸线资源的项目进行清理。对近海养殖业实行限期、限时、限制的做法,对合同到期的应限期、限时收回,对环境和航道造成不利影响的要限制并进行清理。重视自然岸线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依托海岸、海岛、滨海湿地等生态资源,通过建立湿地公园或人工栽植等方式实施海岸生态修复,努力做到让优势资源发挥优势效益,让稀缺资源能够永续利用。

  四是强化协同意识,不断健全海岸线管理的综合协调机制。我市2010年制定的《关于加强海岸带管理的意见》,对海岸带的范围、海岸带管理与保护的工作重点等都有明确规定,对各级各有关部门在岸线管理中的职责也作了明确界定,有利于避免和克服信息构通不及时、协调机制不到位,各自为政、多龙治海的问题。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协同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岸段负责、定期巡查、跟踪监管三项制度,共同做好海岸线开发和保护工作。市海洋和渔业部门应发挥好综合协调作用,牵头制定应急处置海洋环境污染等重大事故的预案,加强平时演练,做到常备无患。各级海洋监察单位要加强巡查,秉公执法,对各类海洋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全力维护海岸线开发和保护的正常秩序。

  各位常委、各位委员、同志们,多年来,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很多委员以提案、建议、信息等方式,为我市海洋特别是海岸线开发和保护出谋献策、呼吁鼓劲。今后,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蓝色经济、关注海洋环境、关注岸线保护,发挥优势,广泛宣传,献计出力,为保护我们的蓝色家园、为促进蓝色经济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