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摘编

关于促进我市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建议

文章来源:部门网站
发布日期:2013-01-14 09:10
浏览次数:
字号:[ ]

市政协委员许宏妮

  就业是民生之本。市委、市政府对此一直高度重视。作为共青团界别的政协委员,我一直关注着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创业问题。大学生群体最具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他们的充分就业、成功创业,对实现我市经济转型跨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都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目前,我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就业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调查显示,71.4%的大学毕业生理想就业意向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国有企业,不愿意到中小企业、农村社区就业,而实际上中小企业每年能吸纳大约67.2%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二是驻威高校大学生留威就业人数偏少。据统计,驻威两所高校每年毕业大学生3000人左右。山大(威海)每年留威就业的不超过300人,且80%以上留在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哈工大(威海)每年留威就业的不超过20人,其中船舶专业没有一人留在威海就业,这与我市作为蓝色经济核心区域的定位极不相符。据了解,工资待遇偏低、就业机会少、发展空间小是主要原因。三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据统计,我市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到5%。分析原因,其一是创业准备不足。5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对创业感兴趣,但只有28.4%的有创业打算,其中只有19.7%的有详细创业规划。其二是缺乏资金和经验。61.2%的创业者认为缺乏启动资金是初创业者的最大困难,其次是经验不足、社会关系不广、心理承受能力差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除了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营造鼓励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外,更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多方面合力共促。

  一、多方面创造吸引大学生积极就业的条件

  1、加大政府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缓解融资困难、清理不合理收费、减免税收等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使其有能力吸纳大学生就业。对于吸纳一定数量以上大学生就业的企业,给予不同程度的政策优惠。

  2、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职责,逐步提高职工工资收入和住房、医疗等各项保障措施,为职工进修、发展等提供充足的空间。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与相关高校开展就业招聘会、交流会,促进企业与高校、大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3、要创造更多的基层就业岗位。通过设置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公务员加分以及加强“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社会工作者培养等,吸引大学生主动到基层就业。

  二、多渠道破解大学生创业融资瓶颈

  1、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通过“财政划拨保证金,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商业银行放大放贷倍数、审核放贷”的运作模式,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发展前景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低息或无息小额担保贷款。如江苏无锡设立总额1000万元的青年创业基金,中山市财政每年注资150万元作为青年创业启动资金等,这些做法可以借鉴。

  2、鼓励商业银行开发专项用于大学生创业贷款的项目,支持大学生创业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质押、仓单质押、商铺经营权质押等多种方式融资。

  3、引进风险投资。通过召开大学生创业项目推介会、建立“天使基金”、鼓励投资公司投资大学生创业项目等形式,积极搭建大学生创业项目与投资人对接平台,拓宽大学生融资渠道。

  4、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奖补性、资本性、激励性等多种投入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大学生创业企业。

  三、多途径搭建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平台

  1、加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设。目前,山东大学(威海)联通未来青春创业孵化园已进驻19个项目,有2个项目成功孵化并入住全市青年创业基地,带动了一大批大学生投身创业实践。建议继续加大其建设规模,加快其他驻威高校创业孵化园建设步伐。

  2、以全市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为载体,相关部门加强资源配置,实现创业场地、创业培训、导师指导、项目推介等“一站式”服务,实现大学生创业孵化由高校到社会的顺利对接。举办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对获奖选手进行奖励并在主流媒体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