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摘编

对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几个重点问题的建议

文章来源:部门网站
发布日期:2013-01-14 09:12
浏览次数:
字号:[ ]

市政协委员  宋  敏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加快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的战略决择和必由之路。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对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部署要求。新型城镇化成为上下关注、各方热议的焦点之一。现就关系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个重点问题,提出如下参考建议:

  一、稳步推进市域内农民市民化

  城镇化率体现的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目前我市城镇化率为58.5%,计划到2015年达到65%,今后四年内要提高6.5个百分点、转移近20万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这就要求深入改革户籍制度。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真正的城镇化率应当是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并且基本公共服务也应公平均等,以改变那劳动力进城、家属留农村的模式,提高农民进城的带眷系数。现阶段受财力、资源等限制,我市尚不能进行广义上的农民工市民化,但推进市域内农民市民化势在必行。建议我市在实行城乡统一户口制度的基础上,放开市域内户口迁移政策,实施市域内农民就业落户政策,依据城镇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引导农民梯次向小城镇、县城、中心城市转移落户。并逐步剥离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社会福利。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把进城农民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建立进城农民工伤保险、大病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及社会救助等制度,推行养老、失业和生育保险制度。研究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互相衔接和转移机制,实现社会保障随人口迁移而自动衔接。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既可推动农村土地实现高效、集约化经营,又能在一定时期内稳定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顺利完成农民向市民的过渡和转变。

  二、把城市群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新型城镇化要求以城市群、城镇密集区为主体形态。新形势下,我市城镇等级结构将逐渐形成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小城镇、新农村社区四级城镇群结构,以构建滨海城镇密集区为主要依托,实现滨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良性互动。滨海城镇密集区的形成,需要凭借主动干预手段,如我市启动六大重点区域开发,大多在沿海一线,成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虽然东部滨海新城、好运角旅游度假区、乳山滨海新区等项目不在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实施起来,从规划审批到项目建设都属于小城镇范畴,但我们应当用城市的理念和标准进行新区开发建设,统筹推进产业布局、城乡统筹、土地利用、户籍改革、城市管理等制度创新,特别是要创新金融、人才、公共服务等良好环境。在城市建设上,应切实加强地产调控,避免以搞房地产为主的城镇化。在投资融资上,应以市场为主导解决资金配套问题。如超前规划建设城市综合管沟,建议采用BOT模式或由城市开发投资公司实施管沟建设,向银行贷款或拆借社会闲散资金,建成后有偿使用。在产业支撑上,充分发挥园区对产业聚集发展的主导作用,引导新上项目向工业新区、南海新区等重点园区集聚,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

  三、着力拓展重点小城镇发展空间

  经验表明,小城镇镇区人口在2万人以上才能产生一定的集聚和辐射带动效应。我市现有城镇的规模普遍偏小,镇区人口在2万人以上的镇4个,地方财政收入过亿的镇7个。日前召开的全市生态市建设会议提出,力争2015年底前有2个以上镇进入全国百强镇行列。根据这一目标,建议适时调整行政区划,拓展重点小城镇发展空间。比如,张村镇是经济强镇,但镇域内可利用建设用地非常有限,缺乏深度发展空间。而比邻的羊亭镇地域面积相对较大,两镇可互为补充。鉴于张村镇已是省级百强示范镇,建议扩地增容张村镇,范围扩大为两镇区域,从而规避镇间竞争,增强综合实力。近年来,中央、省对小城镇发展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媲美经济园区各项优惠。从目前趋势看,中央、省将继续加大对重点镇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我市应积极争取。事实上,东部滨海新城、好运角旅游度假区、乳山滨海新区等本身就是若干个小城镇的组合,建议设一套班子、挂两块牌子,镇区合一,分别保留镇的名称(如:桥头镇、成山镇、海阳所镇),相当于调整镇域行政区划。并对重点镇实行强镇扩权政策,镇领导可职务高配,赋予镇级必要、独立的行政管理权限,推动重点镇加快做大做强。

  四、进一步增强小城镇承载能力

  我市沿海分布着26个镇,人口约占建制镇总人口的69%,财政收入占79.6%,已成为镇域人口聚集带和经济隆起带。从视觉上看,沿海城镇带路网便捷宽敞,村庄整洁有序,美中不足的是镇驻地环境面貌破旧、配套设施不全。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必须在增强小城镇承载功能上下功夫。近期应重点搞好示范镇驻地建设,实施闲置厂房、公共建筑的改造建设,新建商业、办公、居住及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其综合承载能力。就全市而言,要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继续完善与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路网、水网、电网,加强供气、供热、通信、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好自然与人文景观,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打造绿色低碳小城镇。可以东部滨海新城为范例,建设具有良好示范效应的生态宜居新城。

  我们期待,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加快推进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威海打造成为美丽中国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