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视察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座谈会上的讲话 |
||||
|
||||
(2013年5月14日) 刘 玉党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这次视察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是市政协今年的第一次重点视察活动。我们用一上午的时间,实地察看了广泰空港、化工机械、海王旋流器等3家重点企业,听取了市经信委刘伟主任对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刘伟主任的情况介绍,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重点突出,客观全面,使我们对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刚才,几位委员和顾问的发言,体会有共性、见解有道理、建议有价值,表明了政协人对全市工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注和用心。总的说,这次视察活动组织得很好,大家普遍感到很受振奋、很有收获。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市把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措施来抓,推动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壮大,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高端装备产业初具规模。我市通过实施战略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加快项目建设等措施,迅速在船舶、特种汽车、数控机床、节能环保设备、新能源装备、智能电子设备、高端专用设备等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占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达到20%以上。二是高端产品领先优势明显。我市造船能力占全省一半,最大可建造18万吨的船舶,在海工装备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拥有国内锻压行业最大的装配车间;风电、核电装备的研发和生产能力省内领先;特种车辆和装备已成功进入国防和军事领域;是国内最大的磁力驱动反应釜制造基地。三是领军企业带动作用提升。全市装备制造业在中航威海船厂、华东数控、广泰空港、华力电机、三星电子等一批领军企业的带动下,已发展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产业,去年营业总收入达1500亿元。其中,以三星电子为核心的打印设备产业集群,共带动相关配套企业80多家,年营业总规模200亿元。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文登鸿通管材拥有国内首条自主知识产权的非金属挠性连续复合管生产线,正在研制的“海洋深水非金属材料复合管”被列入国家“863”计划;海王旋流器拥有行业内唯一的省级旋流分离工程技术中心;名流集团是国内唯一起草餐厨弃物处理设备行业标准的单位;新北洋集团自主开发了专用打印扫描两大产品系列,广泛应用于商业金融、交通运输、工业制造、现代物流等领域。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成绩来之不易。充分证明了市委、市政府实施“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科教兴市”战略的正确,表明了全市企业家队伍的突出贡献和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拼搏精神。这其中,市经信委为推动战略合作、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政策服务所做的大量工作和付出的艰辛努力,应当充分肯定。 二、深刻认识发展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装备制造业号称“工业之母”,其现代化水平直接决定着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水平。为此,世界工业化强国都把装备制造业作为基础战略产业加以重点扶持,促其加快发展。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性增加,世界各国为了稳定经济,都将目光锁定实体经济,美、德、英、日等国纷纷给予高端装备制造业以更多的政策支持。相比于这些老牌工业强国,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起步较晚,但国家对此已引起高度重视,把装备制造业列为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之首,并专门出台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力争通过10年努力,使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当前,我国正处于进一步扩大内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时期,对先进装备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经过近几年的加速发展,也形成了若干个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但与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地区和企业相比,在企业规模、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链延伸、人才支撑、品牌建设等方面还有相当的差距。面对这种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盯住、牢牢把握国家的宏观政策机遇,立足威海产业基础,大力破解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重点在总量扩张、转型升级、龙头培育、集群发展、园区建设上求突破,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使之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三、抓住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和关键 对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措施等,刘伟主任前面谈了不少,委员、顾问也提了一些建议。这里,我想就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关键问题,点点题目。 一是以贯彻实施《规划》为中心,优化装备制造业发展格局。按照《威海市机械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部署,把装备制造业作为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给予高度重视。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现代装备产业,充分发挥我市在北斗卫星导航及相关应用产业、智能数控机床、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的比较优势,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信息化、集聚化发展。大力支持我市企业与航空、航天、船舶等军工行业企业的合作,依托军品的技术引领和市场需求,推动相关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升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 二是以培育重点企业为抓手,打造一批“航母型”制造业龙头。坚持龙头带动战略,瞄准世界高端制造业,重点扶持高端装备制造骨干企业,着力推进产品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大力推动战略合作,争取在引进大型跨国装备企业和重大装备制造合作项目上有新的突破,推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集聚;鼓励和引导高端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在产品设计、系统集成、工程承包、设备租赁、产品升级等方面开展增值服务,加快骨干企业由生产制造向复合发展转变;以大型骨干企业为核心,积极推动配套企业的引进和上下游企业间的协作,制定相关鼓励政策,推动本地化配套。同时重点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发展,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 三是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努力提高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占据技术制高点,才有市场占有率。装备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创新力直接决定竞争力。应引导企业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促使更多本土化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加强行业公共技术平台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技术改造提高重大装备技术水平;重视人才引进、借脑发展,采取鼓励高科技人才以科技成果入股和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等多种方式,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整合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教育资源,形成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联盟。威海市船舶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是一个良好开端,下一步应加快向其他行业延伸,引导大中专院校结合我市制造业发展方向,培养各类专业适用人才。 四是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目标,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推动作用,落实好国家税收优惠和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抵扣政策,引导高端制造业企业用好增值税转型改革政策和进口设备免关税等优惠政策。完善融资体系建设,按照“财政扶、银行贷、招商引、上市募、企业筹”的思路,加快构建多元化、宽领域的融资体系,全力破解融资难题。完善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技改项目的调度、监测和分析,不断改进对企业的服务,确保煤电油运保障供应,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各位委员、同志们,多年来,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很多委员以提案、建议、信息等方式,积极为我市装备制造业乃至工业的发展出谋献策、呼吁鼓劲,这是政协人的优良传统,也是政协人的应尽职责。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关注和支持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发挥政协优势,广泛宣传倡导,积极献计出力,为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