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议活动 > 专门委员会
关于视察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3-05-22 09:52 浏览量:

   514日,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老委员顾问,对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实地察看了威海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海王旋流器有限公司和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经信委负责同志对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的介绍,与会委员围绕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有关建议,刘玉党主席在座谈会上讲话。

  委员们一致认为,近年来,我市把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措施来抓,推动了高端装备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高端装备产业初具规模。通过实施战略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加快项目建设,迅速在船舶、特种汽车、数控机床、节能环保设备、新能源装备、智能电子设备、高端专用设备等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占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达到20%以上。二是高端产品领先优势明显。我市造船能力占全省一半,在海工装备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拥有国内锻压行业最大的装配车间;风电、核电装备的研发和生产能力省内领先;特种车辆和装备已成功进入国防和军事领域;是国内最大的磁力驱动反应釜制造基地。三是领军企业带动作用提升。装备制造业在中航威海船厂、华东数控、广泰空港、华力电机、三星电子等一批领军企业的带动下,已发展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产业,去年营业总收入达1500亿元。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文登鸿通管材拥有国内首条自主知识产权的非金属挠性连续复合管生产线,正在研制的海洋深水非金属材料复合管被列入国家“863”计划;海王旋流器拥有行业内唯一的省级旋流分离工程技术中心;名流集团是国内唯一起草餐厨弃物处理设备行业标准的单位;新北洋集团自主开发了专用打印、扫描两大产品系列。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壮大,充分证明了市委、市政府实施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科教兴市战略的正确,表明了全市企业家队伍的突出贡献和工业战线干部职工的拼搏精神,市经信系统为推动战略合作、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政策服务而付出的辛勤努力,应当充分肯定。

  刘玉党主席在讲话中指出,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先导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现代化水平直接决定着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水平。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近年来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但与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地区和企业相比,在企业规模、创新能力、产业链延伸、品牌建设上还有相当差距。如潍柴集团2012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相当于我市装备制造业总和(416家企业、1500亿元)的三分之二。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此,刘玉党主席提出了四条意见。

  一是以贯彻实施《规划》为中心,优化装备制造业发展格局。按照《威海市机械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部署,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现代装备产业,发挥我市在北斗卫星导航及相关应用产业、智能数控机床、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的比较优势,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信息化、集聚化发展。支持市内企业与航空、航天、船舶等军工企业的合作,依托军品的技术引领和市场需求,推动相关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

  二是以培育重点企业为抓手,打造一批航母型制造业龙头。坚持龙头带动战略,扶持高端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推动战略合作,争取在引进大型跨国装备企业和重大装备制造合作项目上有新突破;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积极推动配套企业引进和上下游企业间协作,制定相关鼓励政策,推动本地化配套;重点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发展,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

  三是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提高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促使更多本土化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技术改造提高重大装备技术水平;采取鼓励高科技人才以科技成果入股和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等方式,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整合企业和高校院所的人才教育资源,形成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联盟。

  四是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目标,加大对装备制造业扶持力度。落实好国家税收优惠和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抵扣政策,引导高端制造企业用好增值税转型改革政策和进口设备免关税等优惠政策。按照财政扶、银行贷、招商引、上市募、企业筹的思路,加快构建多元化、宽领域的融资体系,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完善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机制,确保煤电油运保障供应,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政协威海市委员会

  201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