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域城市化”之威海地名规划的建议 致公党威海市委会 “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为我市城市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我市城镇化率已达到60.31%。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化带来了一批自然村落、地名消亡和更大范围的城镇扩容、新地名诞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地名保护不力、命名无序的状况。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是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期。值此时机,我市应尽快将地名问题纳入全域城市化发展大框架进行科学规划和有序规范。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保护有历史文化内涵、习惯称谓的传统地名 历史上,地名的命名和更名都有严谨的原则和规律。地名留存着特定自然、人文环境的独特文化记忆和历史信息,是人们“记得住乡愁”的重要载体。威海地名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人文底蕴,如“旸谷、朝儛、成山、不夜、昌阳、育黎”等都是先秦或汉初地名。许多方言地名独具特色,反映着本区域特殊的读音、含义和用词习惯,如“岛邓家”这类倒装地名原产岭南,包含着历史人口迁徙信息,“城子、张家产”等地名发音保留了古韵,“八河港”的“港jiang”字其读音和含义也与南方一些地方一致,地名的“湾、圈、夼、庵”等也有其独特的本土含义。 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村落构筑形式会逐渐湮没,但要避免和防止地名及其包含的历史信息、人文内涵被割裂和终结。要重视散落在民间的有关地名的历史实物和文字资料的采集、征集工作,尽可能地保留传统地名读音、含义、由来、沿革、演变、命名规律等原始资料,建立起完善的地名档案;要通过网络热线等形式,挖掘和征集老地名中包含的历史典故、传说、人文和山川地理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作为新地名命名的基础;要组织制定好《威海老地名保护名录》,对纳入保护的地名必须予以保留和传承。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和城市化推进,地名的标准、规范、专属性尤显重要。要清理规范各类非标地名,完善各类地名标志设置;要妥善处理方言地名与地名标准化的取舍;要挖掘地名蕴含的真正内涵,纠正近现代地名的误写误录,如“泰礴顶”实为“太白顶”的方言(“太白顶”承载着全真教发祥的历史);要建立地名纠错程序,发动专家学者、热心市民、学生志愿者纠错,媒体要开辟专栏跟踪报道,避免把“蔄山”写成“苘山”、“港西”注为“gangxi”等错误;要由政府有关部门对部分生僻字组织造字并发布,以方便规范使用,如“庙 (jiang)”的“”字。 二、科学命名新地名 新地名的命名要有文化内涵、区域特质、历史传承性、时代先进性和开拓创新性,要能够长期稳定,赶时髦和政治性太强的名称往往不长久。要加强地名顶层设计,结合城市规划及早制定具有威海特质的命名思路、体系;要突出历史地名的核心位置,没有传承和延续的命名、更名实际就是在割裂历史;要设立命名在前的命名制度,避免“一地一议”、“一地多名”、“临时用名”等现象;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的命名主体性(如道路、桥梁、公园、广场等),保持同一地理位置名称的统一性和关联性,并建立健全命名的科学分级体系;在全域城市化过程中,尤其要防止新地名同质化和雷同相近化,从历史上看新区新城都会变成旧城旧区,新命名要有城市文脉内涵。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一些商品房楼盘出现了“××镇、××湾、××海、××山”等名实不符的名称,更有像“苏格兰、海塞纳”等洋名的楼盘。这里原本叫什么名?什么样?无从知晓。几十年后,随着旧村落消失,一些老地名及其传承的历史信息、地理方位、乡土印迹可能会消失殆尽!乡情乡愁何所依?!建议在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一些有特色的老村落作为地名地标;对因城中村改造消亡的村落,要在原址上树立铭碑或牌坊以标记其沿革和变迁;对城中村改造的新小区命名进行清理规范,并要沿用或前缀原村落名称。 威海海岸线长,沿海岛、礁、湾众多,也存在无注册名和重名、随意命名现象。建议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民意的基础上,抓紧对无名海岛、礁、湾命名和规范。 三、科学管理地名,制定《威海市地名规划》 地名的消亡、命名和更名,涉及面很广,社会成本很高,更是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一项系统工程,科学、严谨、审慎地做好地名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搞好地名管理,应实行部门工作与社会民意有机结合。建议广泛收集研究存量地名(历史上存在但已经弃用的地名),为新地名命名奠定基础;广泛进行社会发动,征集地名预名(有人文、历史、地理依据且未被使用过);探索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命名原则、命名体系;根据区域地理、历史、文化、民俗以及城市规划建立地名储备库;对纳入《威海老地名保护名录》保护的地名,按“就近保护”的原则使用;随着市域一体化,要在全市域内解决街道、小区、道路、村名、居委会等的重名问题,保证地名的专属性;完善命名、更名的听证会、专家论证会制度,让公众有参与权;命名、更名要在新闻媒体和网络上公示、公告,让公众有知情权;理顺规范地名命名审查制度,保证地名的权威性。 地名是无形的基础信息,地名信息数据缺乏统一协调和共享机制,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和资金浪费。建议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由民政、文化、规划、国土、建设、测绘、旅游、公安、交通、邮政、通讯、军事、史志、档案等与地名相关的部门共同参加,建立我市综合、完善、统一、联动的数据信息库。 地名是流淌在城市之中的历史文化血脉,是整个城市区域的标识网络。地名规划是对城市区域地名资源的体系化宏观统筹。建议我市在《威海城市规划》和《威海地名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制定《威海市地名规划》,进一步规范地名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