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摘编

关于促进我市茶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威海市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7-11-14 16:59
浏览次数:
字号:[ ]

关于促进我市茶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王麦壮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全球对茶叶的认知度不断提高,茶叶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全球茶叶产销长期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尤其是绿茶、红茶销量不断增长,正在成为世界茶饮料的主导产品。威海作为中国纬度最高的绿茶生产基地,其茶叶茶多酚、氨基酸等健康物质含量大大高于南方茶,并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滋味醇厚、回甘快、清香久长、耐冲泡耐贮藏等特点,在北方茶叶市场享有盛誉,成为高档绿茶中的佼佼者。据调查统计,全市已发展茶园2.56万亩,茶农年鲜叶收入每亩可达5000—10000元,茶叶种植效益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我市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具有气候温和、温差较大、雨水丰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这种气候条件较适宜茶叶生长,种植发展空间较大。但是,目前我市茶业发展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平均亩产量较低,良种化发展缓慢,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茶产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为促进我市茶业健康发展,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一是积极研究、制定和完善促进茶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投融资政策以及其它相关政策,引导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茶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二是完善茶产业奖励扶持政策,重点在基地建设、土地流转、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加工厂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如把茶厂建设用地纳入农业建设用地,简化相关手续,减免相关规费。三是把茶园基础设施,如茶园道路、灌溉设施等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切实减轻产业发展的负担。四是降低对获得补贴茶园规格要求,如把原来要求新发展茶园50亩以上才能享受补贴的准线降到5亩或更低。五是继续鼓励、支持分散茶园向企业、大户手中流转、集中;通过明晰产权关系,让利于茶园经营主体,加大流转茶园的扶持改造,使茶园朝着有利于龙头企业带动的方向发展,实现茶园生产经营企业化、规模化、标准化。
    二、强化科技培训,提高茶产业科技服务水平。一是加强茶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批茶产业的领军人才、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不断提升茶产业人才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二是联合省茶叶学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采取举办炒茶员、评茶员培训班等多种灵活适宜的方式,多培养本地的炒茶、评茶技师。三是组织茶叶技术人员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更新现代茶叶发展理念,加快良种优质化、推广技术规范化。四是扩大与高等院校的联姻合作,共同研发解决茶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同时,加强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三、突出地域特色,整合和保护威海茶叶品牌。针对我市茶叶注册品牌多而乱,却鲜有叫得响品牌的局面,科学制定整合茶叶品牌资源长远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品牌整合的新模式。要注重公共品牌建设,将全市茶叶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品牌,以实现统一商品名称、统一商标注册、统一包装设计、统一多品经营(在包装具体细节上可根据产地不同打出自己的独特标志),最终将威海茶培育成为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同时,加大监管力度,着力保护茶叶品牌。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农业局、工商局等部门单位抽调专业人员,成立我市茶叶监管小组,对茶质量和茶市场进行监督。理顺茶市场销售秩序,允许来自南方、日照、崂山等地的茶叶在威海经销,但不允许以这些地区的茶叶充当威海茶,或者外地茶与威海茶掺杂外销,杜绝威海茶叶掺假行为的发生,切实保护好威海茶叶的品质和品牌。
    四、拓展宣传推介渠道,叫响威海茶叶品牌。一是组织好农超对接、采茶节、品茶日、茶叶推介会等活动,让更多的外地人了解威海茶,认可威海茶,扩大威海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借文化搭台,兴茶叶品牌形象。通过挖掘我市厚重的茶文化底蕴,不断提升威海茶的文化内涵,增强威海茶的整体竞争力。三是与旅游部门加强对接,强化对导游队伍茶知识、茶文化培训,引导广大游客观海、赏茶、品茶、购茶、评茶,让广大游客充分享受茶文化的乐趣,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同时,与我市每年组织的“旅游大篷车”一起绑捆宣传推介,为威海茶营销宣传造势。四是积极协调市有关部门,由茶叶协会组织,会员共同出资,通过在全国各大媒体、网站做广告或设专栏,以及在交通要道、显要位置设立大型宣传牌的形式,大力宣传介绍威海绿茶、红茶,多方位营造浓厚的茶叶品牌发展氛围,让威海茶走出威海,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单位及职务:威海市科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