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研究 > 威海记忆
我随书记去领奖

发布日期:2017-11-24 10:47 浏览量:

见证.我与威海    

 

           我随书记去领奖 

         ——赴巴西领取联合国人居奖纪实

市政协台港澳侨和民族宗教外事委主任 丛卫东

 

    2003年9月9日,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办公室给宋远方市长发来电子邮件,告知:由于在改善人居和城市环境方面的突出贡献,联合国人居奖评选委员会已将威海市政府选为本年度的10个奖项之一。

同日,里约热内卢市市长西泽.梅耶先生、联合国人居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办事处主任乔治.加维迪亚先生联合致信给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崔曰臣,信中说:1985年联大通过决议后,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都举办“世界人居日”庆祝活动。2003年的人居日是10月6日,主题为“保障城市的用水与卫生”,人居奖颁奖仪式将在系列庆祝活动中最为引人注目。想必内罗毕的人居署总部已通知贵市政府获得2003年度人居奖,为此,我们很高兴地邀请您同我们一起庆祝2003年的世界人居日并正式领奖。

获此喜讯,市委、市政府决定市委书记崔曰臣、市建委主任房德阳和我(时任外办副主任)赴巴西参加世界人居日庆祝活动,并领取人居奖。

11日,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女士发来邀请函,她说“威海的代表参加本年度的世界人居日庆祝活动和人居奖颁奖仪式很重要,盼望着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见到您们”。

出发前夕,威海广播电台的邢飞同志告诉我,他们准备推出一档庆祝威海获奖的特别节目《威海,走上世界领奖台》。他问我是否愿意担任前方特约记者,并给了我一份详细的实况直播方案和一部威海移动免费提供的全球通专用手机。考虑到这次出访我要担任翻译、联络、礼宾、照相等工作,恐精力不够,有些为难。但想到市民都希望听到颁奖仪式现场的声音,广播电台的同志又为这次报道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我即欣然同意。

10月3日,以崔书记为团长、房主任为秘书长兼摄像师和我一行三人,从烟台乘机,经上海、巴黎飞往里约。抵达里约国际机场,已是当地时间4日傍晚。一路奔波了40多个小时,我们的腿和脚都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在飞机上穿着拖鞋,下机时皮鞋却难以穿进去,到了酒店真想好好休息一会。但我不能停歇,我要去人居日会务组报到,再次确认活动详细日程,还要落实崔书记第二天拜访安娜女士的计划,因为之前人居署总部答复说由于安娜女士的日程紧,只能届时视情况再定。

5日下午,与会务组接洽得知安娜女士已从内罗毕来到里约,和我们同住索菲特酒店,但会务组仍没确认崔书记的拜访时间。我便向酒店服务台问到了安娜女士的房间号,把电话直接打了进去。安娜女士说她刚住下不久,要梳洗准备一番,请崔书记半小时后到她房间见面。

15:30左右,安娜女士在房间门口迎接崔书记。会见是在房间阳台上进行的,一个圆形茶桌,2把木椅。向外望去,一个狭长的花园伸入浩瀚的大西洋里,花园边缘是陡峭的礁石。棕色皮肤的安娜女士,看上去恬静而干练,她的全名是安娜.卡琼姆罗.蒂贝琼卡,坦桑尼亚人,能讲英语、斯瓦希里语、瑞典语和法语,农业经济博士。会谈气氛轻松友好。崔书记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是威海人民生活中的大喜事,我们感到荣幸与骄傲,这不仅是威海的光荣,更是联合国人居署卓越工作成果的结晶。他简要介绍了威海市城市规划建设和居住环境的改善情况,特别介绍了2003可持续发展城市化国际战略会议的筹备情况,邀请安娜女士届时去访,出席此次会议。安娜女士饶有兴致地听着,之后她说:威海获得本届人居奖值得庆贺。威海是一个漂亮的海滨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方面为世界其它城市做出了典范,这次去威海参加会议的将有来自世界各地曾经获得联合国人居奖、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范例奖的代表,希望能让他们多看看,让他们学到你们的好做法、好经验,预祝会议圆满成功,并感谢崔书记的热情邀请。

6日,里约热内卢风和日丽、格外迷人。08:45,市政厅前的绿草坪上已是热闹非凡,巴西儿童画展正在进行。身着节日盛装的巴西儿童,兴高采烈地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展示他们用精美画笔描绘的《我的城市》,拉开了世界人居日暨人居奖颁奖大会的序幕。09:30(北京时间20:30),大会在市政厅正式开始,入会嘉宾120多位,崔书记坐在会场的第一排,房主任和我坐在崔书记身后。会议开始前,我用全球通手机和威海广播新闻频道通了话,简要介绍了会场的情况,之后把通话状态的手机放在主席台边上的一位贵宾面前。会议用的是英语和葡萄牙语,同声传译,由于只有威海的代表讲中文,大会没有配备中文翻译,我只能在崔书记耳边轻声翻译。工作人员首先宣读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贺词,接着,安娜女士讲话。她提醒各国政府、各城市政府及大众,增强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紧迫性,特别是满足贫困地区的人口供水要求。随后,里约热内卢市市长西泽·梅易致欢迎辞,墨西哥参议员厄斯特、巴西城管部长奥利沃·达楚和挪威环境部长博格·布伦德也先后发表了讲话。

10:40许,颁奖的时刻到了。第一个奖项颁给了巴西国家城市卫生协会,第二个是威海。当主持人用洪亮的声音宣布“Weihai Government,China(中国威海市政府)”时,市政厅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崔书记健步走上主席台,各国记者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和镜头对准了这位来自东方的代表。当崔书记从安娜女士手中接过金灿灿的奖牌时,安娜女士热情地握手表示祝贺。与此同时,英语和葡萄牙语同时宣告:“表彰威海市政府在住房和城市环境方面取得的突出进步。” 

崔书记把奖牌递给我,即开始演讲:“威海是中国东部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多年来,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快速发展;我们重视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第一个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先后两次被联合国评为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城市,今天又荣获了本年度联合国人居奖,这是鼓励也是光荣,更是今后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将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将威海建成一个人居的乐园和理想的创业乐土……”。 这个声音随着电波传向会场内外。

颁奖仪式结束后,崔书记走出市政厅,频频和与会者交流,抓住每一个让世界了解威海的机会。在轻松典雅的咖啡厅里,崔书记向前来祝贺的巴西城管部长奥利沃·达楚互致问候,邀请其在方便的时候来威海访问。曾访问过中国的挪威环境部长博格·布伦德说,中国给他留下了美好印象,希望将来有机会去威海看看。

崔书记在市政厅走廊接受了威海广播新闻频道节目主持人的电话采访。崔书记说,我们过去在环境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中高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和世界精品城市的标准相比,差距更大,希望我们以这次获奖为契机,从中获得新动力,推动精品城市建设上新台阶。

下午1点,崔书记在联合国新闻协调官沙拉德先生的引导下,来到三楼新闻办公室,准备接受联合国中文电台服务部记者刘克范的电话采访。当电话接通时,站在一旁的我们听不清对方的问题,但从崔书记回答的内容里猜到了对方在问些什么。电话采访进行得非常顺利,崔书记说:中国的环境保护变化都非常大,威海只是其中一个代表。我们坚持了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开展了蓝天行动、碧海行动、宁静行动,取得了可喜成绩, 但这只能说明过去。这次来领奖,是威海的光荣,也是我们国家的光荣,更是我们与兄弟国家进行交流、汲取经验的好机会。我们能看到差距,不会满足,要努力把我们的家园建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著名的精品城市。

7日,我们结束了巴西的行程,从里约热内卢经布宜诺斯艾利斯飞往奥克兰,开始对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进行城市建设考察。在奥克兰入境时,一位海关人员查验了我的手提行李,他从精致的绿色盒子里拿出奖牌细细端详。这块奖牌约45×40公分,棕红色的木质底板上镶嵌着一块闪闪发光的铜牌。他反复查看,不准带入境内,说木质底板里面恐有虫子,会威胁新西兰的生态安全。我解释说,这木头经过了干燥处理,外面又有油漆,里面不会有什么虫子,这是联合国发的奖牌,请您再仔细看看。这位海关人员认真地审视着,目读着奖牌上雕刻的金黄色字体Weihai Municipal Government China For outstanding improvements in shelter and urban environment(表彰中国威海市政府在住房和城市环境方面取得的突出进步)和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女士的亲笔签名,表情由严肃逐渐变成了笑容,挥挥手,放行了。

这块奖牌沉甸甸,轻重无法估量。

    联合国人居奖是全球人居领域规格最高、威望最高的奖项,主要表彰为人类居住条件改善作出杰出贡献的政府、组织、个人和项目。本年度,威海市政府是中国惟一的奖项得主,也是获奖的惟一城市政府,能拿到这块奖牌实属不易。改革开放前,我们的城市建设进展缓慢,1978年末,城区面积只有6平方公里,人口3.4万。改革开放后,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重大政策节点和城市建设战略、工作重点及城市外延重大变化等,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方针,围绕城市性质,发挥自然优势,坚持“一盘棋”思想,形成了“山在城中,城在海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城市布局特征。至2000年末,中心城市城市化率达75.78%,建成区面积4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9万。正是由于我市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经济快速发展,我们才有资格申报联合国人居奖并得以实现。这必将进一步扩大我市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好地叫响“最适宜人类居住和创业”的城市品牌,引领城市建设进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使威海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