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战斗在昆嵛山
发布日期:2017-06-30 10:34
浏览量:
□丁龙嘉 
“一一·四”暴动指挥部(遗址)内张连珠、程伦、曹云章、邹恒禄、刘振民研究暴动实施方案场景复原。 1935年,国民党政权在山东的统治,表面上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局面。然而,这种以严酷统治换来的稳定表象,是虚假的。地火,正在燃烧。 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战斗在昆嵛山 从1935年初开始,中共胶东特委就按照上级的指示,紧锣密鼓地组织农民武装暴动。11月18日,特委在文登县沟于家天寿宫召开扩大会议,这是暴动前的一次关键性会议。会上,特委书记张连珠分析了国际国内的形势,指出暴动的必要性。特委成员程伦说明了暴动的时间、组织分工和行动路线等问题。会议确定了暴动计划:暴动时间为11月26日(农历十一月一日);暴动领导机构为指挥部,设在昆嵛山无染寺,张连珠任总指挥,程伦任副总指挥;暴动队伍的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暴动分东、西两路行动,东路是文登、荣成、威海的人员,共编三个大队,由张连珠和刘振民负责,进攻的重点是石岛;西路是海阳、牟平的人员,共编两个大队,由程伦、曹云章和邹恒禄负责,进攻的重点是夏村;两路得手后,合攻文登城,然后整个暴动队伍西上鲁南山区。会议后,由于派出去购买子弹的人逾期未归,特委决定推迟三天,于11月29日(农历十一月四日)举旗暴动。 11月28日晨,东路第三大队大队长于得水率领队伍奔袭石岛;政委刘振民提前到石岛联络,准备内应。因内线被破坏,敌人已有警觉和戒备,于、刘当即改变计划,决定先袭击人和镇公所和鹊岛盐务局,再收缴黄山、高村区公所和宋村盐务局的枪支,尔后与第一、二大队会合。 11月29日拂晓,武装暴动全面展开。于得水、刘振民率东路第三大队顺利实现了改变的计划,准备与东路第一、二大队会合。东路第一、二大队不知第三大队已改变计划,仍按原计划等候第三大队来送武器。傍晚时仍不见第三大队归来,总指挥张连珠遂决定改变计划,第一、二大队转赴离文登县城较远、且便于开展游击活动的昆嵛山区分头活动,打击敌人。12月5日晨,张连珠等率第二大队到达地湾头村,召开群众大会,把地主家的粮食分给贫苦农民。11时许,国民党军第81师展书堂部和文登县地主武装共2000余人包围地湾头,与第二大队展开了激战。第一大队闻枪声前往增援。于得水得知第二大队被包围的消息,遂率第三大队直奔地湾头,当行至半路,突遭国民党文登县保安队及盐警300余人伏击,伤亡较大,遂转入昆嵛山区。第一、二大队共200余人,与敌战至下午1时许,第一大队大队长丁树杰等多人牺牲。敌人包围圈越来越小,张连珠下令突围。第一大队的王亮熟悉地形,遂率部分队员突出重围。张连珠等在掩护队伍突围时受伤被俘。 西路暴动分别在海阳、牟平举行。海阳起义队伍由程伦率领,于11月28日晚集结于夏村附近,准备与夏村国民党民团中拟定哗变的队伍里应外合攻打夏村区公所。但因情况突变,哗变未成。程伦当即率队转至海阳、牟平交界的南西屋村,于29日举行暴动,之后队伍向松椒村开进。牟平起义队伍由曹云章、张贤和率领,于29日在柳树村举行暴动,然后队伍亦向松椒村开进。两支队伍一路打土豪,分财物,夺取枪支,于12月1日在松椒村会合。2日下午召开会师大会,宣布成立海阳、牟平两个大队,并决定到青山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大会尚未结束,突遭国民党军第81师展书堂部千余人包围。暴动队伍一面组织还击,一面向西山撤退,途中被打散,张贤和等牺牲,程伦、曹云章等被俘。 胶东“一一·四”暴动至此失败了。 此时的胶东大地,一片白色恐怖。国民党军队、民团疯狂地进行“清剿”、逮捕、屠杀。12月13日,中共胶东特委成员程伦、曹云章等39人在夏村惨遭杀害。18日,胶东特委书记张连珠在文登城英勇就义。仅1935年11月底至1936年1月中旬,文登县被捕的中共党员及群众就达3000多人。 暴动失败后,于得水率领东路第三大队突围的20余名队员转人昆嵛山。与此同时,王亮也率领东路第一大队十几名突围的队员转到昆嵛山北。不久,进山的两部分队员会合成一个大队,于得水任大队长。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的旗帜飘扬在昆嵛山上。红军游击队进山后,首先是进行思想教育。1936年4月,在刘振民、邹恒禄等人的主持下,于昆嵛山“老蜂窝”举办了由游击队队员和部分党员干部参加的训练班。训练班上,大家结合暴动和红军游击队的活动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军事训练,从而提高了政治、军事素质,坚定了与敌人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刘振民还写出歌词,“大雪飘飘在天空,胶东正在闹革命,官府布置‘清乡团’,军阀下令向我攻,机枪扫,大炮轰,多少烈士流血红。失败开出胜利路,革命一定能成功”,谱上曲子,教大家传唱。 1936年4月,从上海到胶东的共产党员理琪主持成立中共胶东临时特委,任书记。这期间,理琪会见了于得水,分析这次暴动的经验教训和当时的形势,对红军游击队给以充分肯定和鼓励。 敌人对暴动进行镇压后,又采取三种手段,妄图彻底扑灭胶东人民革命的火焰。一是在文登、荣成、牟平、海阳四县反复进行“清剿”;二是强令保、甲长告发、胁迫党员自首;三是造谣欺骗,蛊惑人心,吹嘘什么“共产党的头子都被捉住了”。 昆嵛山红军游击队根据这些情况,采取分散与集中、秘密与公开相结合的办法,反“清剿”、反欺骗、反告发、反自首,开展游击战争。敌人的“清剿”,主要在平原地区进行,重点是那些出了名的“红”村子和比较大的村镇。为了转移敌人的目标,于得水把游击队员分成三个组,或穿便衣,或穿缴获的敌人的服装,每晚出去扰乱敌人,使得敌人不得安宁。民间也到处风传:“昆嵛山中遍地是共产党。”敌人中了圈套,从四面八方调集力量对昆嵛山进行反复“清剿”。但是,清来剿去,连共产党的影子也没见到。原来,就在敌人开始剿山时,游击队已经转移到平原和沿海一带去了。敌人在武力“清剿”的同时,还无耻地进行欺骗宣传,说什么“只要自首,既往不咎”,妄图威迫和利诱革命队伍中的动摇分子。为了粉碎敌人的这一阴谋,游击队到处书写革命标语,揭露敌人的阴谋和谎言;同时千方百计地同地下党员联络,传递消息,鼓舞斗志;并对那些同敌人串通一气、作恶多端、民愤极大的反动分子,予以坚决打击,严厉制裁。 1936年春,“清剿”的敌军逐渐撤走了。敌人的主力撤走后,驻在昆嵛山东麓界石村的有几十个人的联庄会,仍侦察中共地下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活动,危害极大。游击队决定拔除这颗钉子。6月2日,于得水、王亮率部分游击队员,袭击了界石村联庄会,俘敌50多人,缴获长短枪50多支、子弹2000多发。1937年春,胶东临时特委经济十分困难,于得水提议攻打垒子盐务局,一则可以解决一部分经费和夺取武装,二则可以扩大党的影响。他的意见得到了理琪的支持。一天晚上,于得水率领20余名游击队员智取了垒子盐务局,将敌人全部缴械,缴获钱109元,长短枪20多支,子弹1100多发。 红军游击队就这样在昆嵛山一带坚持斗争,直至1937年12月24日举行抗日武装起义。 中国工农红军胶东游击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东保留下来的惟一的一支红军队伍,是人民军队在山东的起点。  老蜂窝遗址石碑 |
(本人原载2017年5月27日《联合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