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摘编

深耕海洋牧场 推动我市海洋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几点建议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威海市委员会
发布日期:2020-02-03 08:48
浏览次数:
字号:[ ]

深耕海洋牧场

推动我市海洋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几点建议

杜洪明

 

多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海洋强市战略,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到33%。2018年《威海海洋强市建设总体方案》出台,“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获批。2019年,两个国际海洋产业论坛在威召开,我市经略海洋”不断迈出坚实步伐。下面,就深耕海洋牧场,推动我市海洋产业向纵深发展提几点建议:

 一、构建“耕海牧渔”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牧场是全生态链、全产业链海上放养活动。我市海洋牧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但总体规模不大、以近岸为主,大规模、系统化、综合性的海洋牧场建设还刚刚起步,对造礁种藻的推广还面临许多实际和技术上的问题,对复杂的海域使用权等历史问题还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共识,对海洋牧场建设的深入探索尚有很大差距。建议:一是,高起点规划和构建生态“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合作社”或“海洋牧场股份公司”形式整合资源,根据自然海区现状,打破行政区划和海域使用权局限,规划出几个大的区划,从潮间带到浅海、深海,通过种藻、投礁、增流放养等方式,完善海洋生态链,有效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养护渔业资源,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构建综合、循环、再生、可持续的大渔业“牧场”。二是,高标准研发和应用新型生态造礁技术。国际礁基已经从传统投石礁转向构件礁、组合礁,可利用无污染废弃物尤其是海底泥沙,采用塑形技术,形成立体空间架构,并密切关注硅铝基等国际新型人工造礁技术的应用,带动造礁产业良性生态发展。是,高质量监测和调节海洋生态。细菌、藻类都是海洋初级生产者,菌藻平衡是海洋生态的重要调节机制。应高度重视菌藻对海洋牧场的生态环境影响,进一步加强海洋生态监测,控制好菌藻平衡和海洋生态链条生物比例,合理增殖底栖藻类,控制好增殖放流生物种类和数量,适度调高重点海区的污水排放标准等级,控制氮磷等有机物排放。

 二、促进海产品养殖转型升级

我市海参、牡蛎、海带等养殖主导品种比较优势明显,离岸养殖已成共识。但综合养殖水平、经济价值总量相对较低,名优产品培育投入不够,深海养殖还需不断探索。进一步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必然带来养殖格局的深刻变化。建议:一是,大力发展立体生态养殖。顺应单一养殖带来的海区生境变化,总结探索经验,增殖适宜品种,完善生态链,研发综合养殖技术,加强以海洋牧场为主导的生态立体养殖技术推广二是,积极探索深海养殖我市位于南北黄海分界处,具有深海养殖先天条件,应积极培育三文鱼等高品质产品深海养殖、捕捞、加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项目,积极装备深海巨型网箱、养殖工船、大型浮式养殖加工平台等设施,将深海生态养殖、海上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相结合,形成高品质产品深海养殖产业链。三是,着力开发海藻、滩涂植物生态养殖我市天然藻类品种繁多,滩涂植物丰富。可借鉴国内外经验,在海带、裙带养殖基础上,选择几种有发展前景的适地品种,比如,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马尾藻、羊栖菜、蜈蚣藻等,做好产品研发、生产、市场结合工作。四是,加强原种保护和生态繁育工作。保护威海海洋生物原种自然繁育的生态环境,建立原种保护地;对优势养殖品种着力攻克生态化繁育技术,培育生态化的综合型育种育苗龙头企业。

三、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海洋生物产业

深耕海洋牧场,必然带来海产品数量增多和品质提升。应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海洋生物产业。目前,我市海洋生物产业还刚刚起步,与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对接不够通畅、转化效率不高,技术人员匮乏,专业配套企业质和量不足,龙头企业少,产业聚集、人才聚集效应尚未形成。建议:一是,在海洋生物药物、海洋功能产品以及海洋医用材料等方面发力。选择海带、牡蛎等具有产量优势的产品,紧密对接科研院所,积极接轨国际前沿,重点突破提取和应用核心技术,在活性多糖、低聚糖、氨基酸、活性肽、活性钙等领域进行深耕。二是,设立和用好市级专业研发机构。围绕具有资源优势的攻关项目,注重培养本土专家,积极引进成熟专业团队和核心专家,配套市级专项研发资金,并争取国家、省级科研经费,重点进行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先进成熟技术、成形产品快速实现产业化生产三是,加大海洋生物产业基金引导力度。海洋生物产业投入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以企业一己之力难以为续,政府应加强产业政策扶持,统筹和引导社会多方资本向重点产业各环节聚集。四是,设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专业产业园区。培育龙头企业和孵化科研型企业,强化技术资源共享,完善产业配套。

四、加大“威海”地域品牌推广力度

威海海区综合环境优良,海产品品质好、风味独特,海产品及海洋生物产品企业众多、品种繁多,但产品推广、品牌营销缺乏大区域观念,国际视野不足,与市域一体化、城市国际化的大格局不符。很多产品由于规模小、区域分布窄等原因缺乏标准,更无标准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产业发展。建议:一是,制定统一的“威海”地域品牌规划。近年来,“威海刺参”等产品在政府整体推介下,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参照“威海刺参”品牌推介经验,整合地域海产品资源,制定准入规则,以品牌联盟、专业协会认证等形式,统一“威海”地域品牌,用国际化的视野对全域海产品进行品牌规划设计包装。鼓励优势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品牌加盟等方式进行同业整合,形成地域品牌的行业龙头。二是,制定地方名优产品标准体系。相关部门牵头,做标准的制定者和引领者,掌握市场话语权。借鉴国际标准,协调专业机构,支持优势企业参与,研究制定包括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品质等地方标准,逐步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制定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三是,严格按照标准加强监管。实行最严格的可追溯管理,严格按照产业标准进行市场监管,切实规范和保护我市海洋产业有序良性发展。

   

单位及职务: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智库专家组成员,致公党威海市委会委员,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任)